Attribut:enthält Text
Zur Navigation springen
Zur Suche springen
C
則王者亦天之子也,天以天下予堯舜,堯舜受命於天而王天下 [...]。 +
君也者,掌令者也,令行而禁止也。今桀紂令天下而不行,禁天下而不止,安在其能臣天下也? +
桓之志無王,故不書王。其誌欲立,故書即位。書即位者,言其弒君兄也。不書王者,以言其背天子。 +
古之聖人,見天意之厚於人也,故南面而君天下,必(和)以兼利之。為其遠者目不能見,其隱者耳不能聞,於是千裡之外,割地分民,而建國立君,使為天子視所不見,聽所不聞 [...]。 +
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,君之所以為君者威也,故德不可共,威不可分。德共則失恩,威分則失權。失權則君賤,失恩則民散。民散則國亂,君賤則臣叛。是故為人君者,固守其德,以附其民;固執其權,以正其臣。 +
君人者,國之證也,不可先倡,感而後應。故居倡之位而不行倡之勢,不居和之職而以和為德,常盡其(春)下,故能為之上也。 +
人主立於生殺之位,與天共持變化之勢,物莫不應天化。 +
由此觀之,未有去人君之權,能制其勢者也;未有貴賤無差,能全其位者也。故君子慎之。 +
民之從主也,如草木之應四時也。喜怒當寒暑,威德當冬夏。冬夏者,威德之合也;寒暑者,喜怒之偶也。喜怒之有時而當發,寒暑亦有時而當出,其理一也。 +
天之序,必先和然後發德,必先平然後發威。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,不平不可以發刑罰之威。 +
又可以見德生於和,威生於平也。不和無德,不平無威,天之道也,達者以此見之矣。 +
我雖有所愉而喜,必先和心以求其當,然後發慶賞以立其德。雖有所忿而怒,必先平心以求其政(正),然後發刑罰以立其威。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,行天德者謂之聖人。 +
為人主者,居至德之位,操殺生之勢,以變化民。民之從主也,如草木之應四時也。喜怒當寒暑,威德當冬夏。冬夏者,威德之合也;寒暑者,喜怒之偶也。喜怒之有時而當發,寒暑亦有時而當出,其理一也。 +
聖人之道,不能獨以威勢成政,必有教化。 +
堯舜何緣而得擅移天下哉?孝經之語曰:「事父孝,故事天明。」事天與父,同禮也。今父有以重予子,子不敢擅予他人,人心皆然。則王者亦天之子也,天以天下予堯舜,堯舜受命於天而王天下,猶子安敢擅以所重受於天者予他人也。天有不以予堯舜漸奪之,故明為子道,則堯舜之不私傳天下而擅移位也,無所疑也。 +
考意而觀指,則春秋之所惡者,不任德而任力,驅民而殘賊之。其所好者,設而勿用,仁義以服之也。 +
D
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內,戰戰唯恐不能乂; +
文王治以俟時,湯治以伐亂;禹治以移眾,眾服以立天下;堯貴以樂治時,舉舜;舜治以德使力。 +
天子不論先聖王之德,不知國君畜民之道,不見禮義之正,不察應事之禮([[ist Beleg für::理]]),不博古之典傳,不閑於威儀之數,詩書禮樂無經,學業不法,凡是其屬太師之任也。 +
哀公曰:「善!敢問何如可謂賢人矣?」孔子對曰:「所謂賢人者,[...] 行中矩繩,而不傷於本;[...] 。如此,則可謂賢人矣。」 +
Es wird ein ähnliches Objekt angezeig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