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ttribut:enthält Text
Zur Navigation springen
Zur Suche springen
(Eine dazwischenliegende Version desselben Benutzers wird nicht angezeigt) | |||
Zeile 1: | Zeile 1: | ||
[[Datentyp::Text]] |
Aktuelle Version vom 17. Dezember 2019, 14:01 Uhr
B
春秋曰:「葬(宗)宋共姬。」傳曰:「稱諡何?賢也。」傳曰:「哀姜者何?莊公夫人也。」卿大夫妻,命婦也。無諡者何?以賤也。八妾所以無諡何?亦以卑賤,無所能(務)豫,猶士卑小不得有諡也。 +
何以言諸侯繼世?以立諸侯象賢也。大夫不世位何?股肱之臣任事者也。為其專權擅勢,傾覆國家。 +
帝王者何?號也。號者,功之表也。所以表功明德,號令臣下者也。德合天地者稱帝,仁義合者稱王,別優劣也。[…] 帝者天號,王者五行之稱也。[…] 號言為帝何?帝者,諦也。象可承也。 +
皇者,何謂也?亦號也。皇,君也,美也,大也。天人之總,美大之稱也。時質,故總稱之也。[...] 號之為皇者,煌煌人莫違也。煩一夫,擾一士以勞天下,不為皇也。不擾匹夫匹婦,故為皇。 +
或稱天子,或稱帝王何?以為接上稱天子者,明以爵事天也。接下稱帝王者,明位(得)號天下至尊之(言)稱,以號令臣下也。 +
三皇者,何謂也?謂伏羲、神農、燧人也。或曰伏羲、神農、祝融也。《禮》曰:「伏羲、神農、祝融,三皇也。」 +
黃帝始作制度,得其中和,萬世常存。故稱黃帝也。 +
人懷五常,故知諫有五。其一曰諷諫,二曰順諫,三曰闚諫,四曰指諫,五曰陷諫。諷諫者,智也。[...] 順諫者,仁也。[...] 闚諫者,禮也。[...] 指諫者,信也。[...] 陷諫者,義也。 +
纖微未見於外,如詩所刺也。若過惡已著,民蒙毒螫,天見災變,事白異露,作詩以刺之,幸其覺悟也。 +
明王所以立諫諍者,皆為重民而求已失也。禮保傅曰:「于是立進善之旌,懸誹謗之木,建招諫之鼓。」王法立史記事者,以為臣下之儀樣,人之所取法則也。動則當應禮,是以必有記過之史,撤膳之宰。禮玉藻曰:「動則左史書之,言則右史書之。」禮保傅曰:「王失度,則史書之,工誦之,三公進讀之,宰夫撤其膳。是以天子不得為非。故史之義不書(過)則死,宰不撤膳亦死。 +
父子者,何謂也?父者,矩也,以法度教子。 +
王者所以巡狩者何?巡者,循也。狩者,牧也。為天下巡行守牧民也。 +
C
又值饉荒,諸郡饑餒,公開倉廩以貸救其命,主者以舊典宜先請。 +
動中規矩,言合典式,不知名彰,不飾行著,可謂仁粹淑貞,自然之素者已。 +
《春秋》之道,奉天而法古。是故雖有巧手,弗循規矩,不能正方員。 +
《春秋》之於世事也,善複古,譏易常,欲其法先王也。 +
故以德為國者,甘於飴蜜,固於膠漆,是以聖賢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。 +
故衛子夏言,有國家者不可不學《春秋》,不學《春秋》,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,則不知國之大柄,君之重任也。 +
故衛子夏言,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,不學春秋,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,則不知國之大柄,君之重任也。 +
《傳》曰:「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後稱公,其余大國稱侯,小國稱伯、子、男。」凡五等。 +
Es wird ein ähnliches Objekt angezeigt.